百名校长话改革 | 溯源求变,高教新篇——河南高校办学定位在高考综合改革中的坚守与突破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25-05-16T16:16:32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溯源求变,高教新篇——河南高校办学定位在高考综合改革中的坚守与突破

中原工学院副校长  杨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河南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中坚力量,理应既要适应新高考模式带来的招生选拔变化,又要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实现学校办学定位的升级。在高考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办学定位需要寻求变革中的平衡,实现从传承到创新的跨越。

河南省存在教育资源优势不足,高校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这一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办学的准确定位,实现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实现创新突破,成为河南高校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不仅关乎高校自身的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一、 坚守与传承:河南高校的内生性发展动力

(一)传统学科的坚守与价值再发现

面对新兴学科的崛起,高校应坚守人文、社科、基础科学等传统学科,通过古为今用重新发现其在新时代的价值。这些学科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学术积淀,也在新形势下为社会提供了人文关怀与理论支撑。

基础科学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不如应用学科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们是所有技术创新的基础。通过深化基础科学研究,持续积累学术资源,不仅为新兴学科提供理论支持,还为长期的科技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坚守传统学科不仅是对学术历史的尊重,更是为未来社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教育理念的传承与更新

在高考综合改革中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保持教育核心价值观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尽管改革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但在教育理念上的传承却未曾改变。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思政课程改革,将优秀文化融入教学,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高校还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推动教育理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 创新与突破:河南高校办学定位

2014年,新高考率先在浙江、上海展开试点。经过10多年的努力,作为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河南2025年迎来新高考,志愿填报调整为院校专业组”“专业+院校模式,核心是强调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一)学科交叉与新兴专业的布局

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河南高校在新高考中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纵深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这种改革不仅是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举措。

首先,需要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进行重点布局。这些领域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为高校提供了从跟随引领跨越的机遇。通过在这些领域设立新兴专业,吸引大量优质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推动了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其次,高校要积极推动学科交叉,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鼓励跨学科合作研究。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在多个领域实现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例如,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与环境工程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不仅促进了知识的创新,还催生了新的应用技术和产业模式。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不仅增强了高校的科研实力,不断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具有跨领域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通过这些努力,河南高校在学科交叉与新兴专业的布局上,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学科设置模式向创新型、多元化发展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使高校更好地适应了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也为高校在未来的教育和科研竞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河南高校在创新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改变这一局面,河南高校引入了翻转课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项目制学习等创新性教学模式。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评价体系方面,河南也在探索从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向综合素质评价的转变。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过程性评价、项目成果展示、团队合作评分等方式,力求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创新能力。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使学生掌握了实践能力,开拓了创新精神。

(三)国际化办学与全球视野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成为衡量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高校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引入全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学习机会。其次,应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联合海外学者共同研究前沿课题,提升自身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此外,高校还可通过扩大海外留学生的招收范围,增加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培养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全球视野。

三、中原工学院办学定位的探索之路

中原工学院1955年建校,先后由榆次纺织机械工业学校、郑州纺织工学院更名为中原工学院。从2020年开始,学校积极布局响应高考综合改革。首先,面对坚守和传承,我校现有24个教学院(部),7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艺、理、文、经、法7大学科门类。学校专业门类齐全,扎根基础学科研究,实现特色引领,深入探索科技创新之路。其次,面对创新与突破,学校以社会需求为牵引,以专业建设为驱动,调整升级或新组建了8个电子信息类学院,学校积极推动传统学院围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赋能改造为新型学院。对标未来新兴领域、就业新需求,电子信息类相关学院数量达到17个,占比81%。学校明确自身的定位与优势,扎根中原,面向未来,把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先进,多学科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工科大学。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河南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河南高校应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结合。在坚守与突破之间,河南高校正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河南高校力量!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