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迎接“三新”落地生根
原济源市第四中学校长 张国成
济源市第四中学学校历史悠久,校风淳朴,学风浓厚,是“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国家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部署,探索出了“挖潜转化、低进高出、多样发展、体艺亮校”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新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和招生有机衔接,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为生源质量不高、办学条件有限的普通高中发展提供了一份“参考答案”。
一、立足校情,为落实改革“修路搭桥”
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推进改革。积极参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自觉深入研究改革新变化。组织教学人员通过现场或网络聆听专家讲座,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学习和掌握新课程理念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理念和方法;先后到江苏、山东、浙江学习“三新”改革先行省份现场观摩、座谈,以案促改,举一反三;在校内举行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研读与测试,促使教师认真理解和运用新课标理念。
在教师教研备课上求实效。有序开展同课异构说课、赛课活动,提升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效果明显;转变育人方式,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和小组合作学习,开辟“无师自主合作学习”新境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建立“大教研”“小教研”制度,研讨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分析讲解新高考试题,开展磨课研课活动,交流“一周一技”,提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贵并举。一是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坚持必修课程校本化。突出国家课程的主导性,落实国家意志,坚持无条件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尤其是非高考科目,并依据校情、学情将必修课程校本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筛选,找到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保证国家课程的实施。二是鼓励开发学科校本课程,针对学校实际和新高考要求,学校鼓励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目前,语文组开设有《古典诗词赏析》《墨韵书香》等校本课程,历史组开设有《大明寺古建筑研究》等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与本学科内容有关的校本课程,学校要把校本课程开发纳入学科组考核。三是大力开发特色课程,学校近年来一直实施“多样发展,体艺亮校”发展战略。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途径,增加学生选择性,为促进体艺亮校发展,学校在体艺工作方面下大力气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内引外联,合作开发特色课程。体育方面除了开设篮球等课程外,还积极推进舞龙、太极拳等特色课程的开发。在美术方面,推进泥塑课程走深走实,除了开设声乐、舞蹈课程外,积极尝试开设播音、编导、体育舞蹈等课程,供有需求的学生选修。四是坚持把班会、晨会、团课、升旗活动等主题化、系列化,多途径深化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培根铸魂更加厚实。五是设计“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突出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价值,把学校内务整理、卫生打扫与家庭劳动、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持续开展好“厨艺大赛”、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坚持把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以劳育人功能。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组建了泥塑社、科技社、文学社、心研社、编织社、话剧社等50多个社团,满足学生多样而个性的兴趣需求。
二、选课走班,构建良性“生态链条”
根据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坚持结合校情、学情和教情,构建选课走班生态链条,稳妥推进学生选课走班工作,效果明显,稳定有序,学生满意。
“生态链一”:印发学生选科指导意见。一般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把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及学校拟定的选科指导意见一并发给学生,让家长和学生提前了解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及选科策略。
“生态链二”:做好生涯规划指导。开好生涯规划课,利用相关软件对学生进行性格、兴趣、智能和职业测评,引导学生能够多维度进行自我认知,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职业规划进行选科。
“生态链三”:组织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宣讲。适时召开家长会,对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进行宣讲,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选科,适时进行志愿填报政策解读和说明。
“生态链四”:开展多次模拟选科。在学生正式选科之前,至少进行4至5次模拟选科,一般在每次考试后进行,这样便于学生对自己有个更准确的认知,及时调整自己的选科意向。根据学生多次模拟选科结果,结合学校实际,最终确定开设的选科组合。
“生态链五”:确定选科走班结果。为便于管理和组织教学,结合师资及硬件条件,学校原则上开设5至6种选科组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多元评价,激发教师“多拉快跑”
新高考实施选课走班,使得行政班与教学班交织在一起,班级之间原来的平衡被打破,这就给教学评价带来很大困难。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评价目前没有成熟的方案可以借鉴,我校在参照其他学校做法的基础上,在探索中找到符合本校实际的评价办法。
基本思路是进行多元化评价,坚持多元化、过程性、动静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个人与团队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措施是根据高中三年不同阶段、教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工作量大小,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指导学生发展评价、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或增值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团队评价、末位督导等评价细则,根据细则对教师进行多元评价。目前,教师团队专业化高素质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乐教爱生热情持续增强。
四、提前谋划,创造条件“保驾护航”
高考综合改革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基层学校提前谋划,精心设计,精准施策。首先,要师资保障有力。新高考实施选课走班必然导致师资结构性矛盾,有些学科教师短缺,有些学科教师富余。这一方面需要全市统一调配,另一方面需要及时补充短缺科目教师,学校要提前报计划,申请调配相关学科教师。要技术保障赋能。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借助信息技术赋能新课程新高考。
我省高考综合改革驶进新轨道,既需要借鉴他山之石,也需要投石问路,更需要我们积极探路,济源四中将锐意进取,勇毅实干,在落实中献计献策,在实干中攻坚克难,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效果,为中原教育出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