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擦亮行动研究 为师生成长赋能
济源高级中学原党总支书记 赵小文
近年来,济源高级中学秉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致力于“目标引领,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聚焦专业引领,优化课堂教学,搭建多元平台,为师生成长赋能,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深研“四新”背景,明晰课堂教学方向
结合“四新”背景,学校实施“课程实施能力”等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一是构建“12345”校本教研体系。制定《济源高级中学发展三年规划》,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问题研究,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有效途径,营造校本教研的新样态,破解“四新”变革带来的新问题。二是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为打造卓越教学团队,学校邀请教体局各学科教研员到校,从学科角度就“课程计划、课标与教材关系、新教材使用、优化教学设计、优质课评价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等开展主题讲座,锤炼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三是聚焦“四新”背景研究。全面开展新教材使用和新高考研讨活动,高一关注新教材新课程、高二关注新授课、高三重视新高考研究。开展高考命题大赛、解题大赛、同做高考题等活动,助力高考。四是学科说明会和开学第一课。每学期初安排学科说明会,将新高考命题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复习备考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上学期教学工作得与失等融入学科说明会。开学第一课,对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方法、薄弱知识点等总结,对新学期学习内容进行概述,对学生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解决新学期工作的方向性问题。
二、深耕“145”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十余年来,在“五环自辅”课堂教学实践中,学校创新“145”课堂模式,即围绕一个核心: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四个维度:目标引领、情境创设、思维涌动、教学评一体化。夯实五个环节:情境导入、导学自探、精讲释疑、典例交流、巩固强化,重在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高二年级以省级课题《基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普通高中教学方式研究》为依托,研究解决新高考下的新问题,推进教学改革。
以赛课活动为抓手,每年举行教师优质课大赛。学科教师以“同课异构”形式进行比赛,促使教师夯实基本功快速成长。听评课以“青年教师过关课”“年级公开课”“试卷讲评课”为主,强化对新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创新设计,打造精彩高效的课堂,力求实现更高质量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通过教研沙龙、案例征集、撰写课例等研讨活动,深化对“一节好课的标准”的思考和理解。
三、深构“弘源”校本课程,搭建多元发展平台
(一)校本课程建设。我校构建了一核五系“弘源”课程体系——“一核”指以国家课程的实施为核心;“五系”是指向“五育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以精神培育课程、法治安全课程“弘德”,以学术研究课程、学习策略课程“弘智”,以身心健康课程“弘毅”,以审美素养课程、技能养成课程“弘美”,以综合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弘远”,在各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综合实践等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多彩的发展平台。
(二)阅读课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语文组总体规划学生三年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在暑、寒假放假前确定书目及版本,阅读方式分假期阅读和主题研究性阅读。语文教师制定简便可行的读书报告单,开学后对阅读报告单进行检查,同时提炼三至五个课题,开展主题阅读研究。从学生阅读课、《红楼梦》《西游记》《乡土中国》读书成果展,到阅读论坛、读书人物评选等,内容广博、形式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本到生活深度链接,打造出“读”具一格的书香校园。
(三)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在全市率先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常规教学,强化综合实践课程管理。在“弘源”育人体系支撑下,学校开发了“三滴水”综合实践课程,即以主题探究为主的“溯源”基础性课程、以社会实践为主的“跃济”拓展性课程、以社团活动为主的“溢彩”选择性课程。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喜人,《让天坛古砚融入现代生活》获河南省一等奖;《开展济源工业研学·体悟新愚公精神》获省研学实践精品课程。
(四)生涯规划课程。开发生涯唤醒课程、职业生涯探索课程、职业体验分享课程。“专家说”“学长说”故事分享,唤醒学生成长自觉。组织学生到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开展“预见高校”生涯研学活动,到绿茵种子产业园、气象科普园参观,深入豫光金铅、中国白银城等企业强化职业体验,提升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能力。
(五)社团活动课程。我校注册社团有60个,涉及中医、国学、科技、戏曲等领域,为学生搭建个性成长的舞台,推动社团从“兴趣”走向“课程”。其中《“歧黄”中医药文化研究社校本教程》《语言表演社团校本教程》《“走班制”艺术教学系列校本教程》《未来律师社团校本教程》在市校本课程评选中获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剧透人生话剧社、语言表演社团学生参与各类演讲朗诵比赛、文明宣传录音、录像30余场次;“修吾至善”国学社、“歧黄”中医药研究社、未来律师社等开展实践活动20余次,为提升学校文明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深推“四微平台”,为青年教师赋能
(一)搭建“四微平台”。聚焦专业发展,引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以“微课例”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以“微课题”研究,解决“四新”背景下的新问题;以“微课程”建设,开辟教师成长新途径,助推课程实施能力提升;以“微共同体”同伴互助模式,解决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下的新问题。
(二)实施青年教师培训。学校把“课程实施能力提升”重点放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实行青培活动课程化。校长任班长,并讲授主题为“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的开班第一课,启动青培课程。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比赛、钢笔字粉笔字汇报等铺就了一条条青春赛道,助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
(三)开设专业发展论坛。对照《教师成长十个关键经历》,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对标十个关键经历开展行动研究。每学期举办一次专业发展论坛,推选优秀教师交流分享。组建校委会领航团队、领军计划团队、教科研管理团队、生涯规划团队等专业“微共同体”,在协作同行中成长。以“专业改造日常,课堂练就名师”为培育路径,20多名教师到市内外学校作展示汇报,由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共同成长,推动了区域均衡发展。
理想已植下,收获亦不远。未来济源高级中学将聚焦教育改革新形势,汇聚教育智慧,砥砺奋进,接续前行,向着更好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