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话改革 |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招考豫言   发布日期: 2025-05-09T09:21:56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王明亮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一改革不仅对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推动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启动以来,经历了多个批次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如取消文理分科,实施 “3+1+2”的选科模式、等级赋分制等,高考考试内容也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更加开放和灵活;高校招录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进度以及科学进行选科分班等都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在新高考背景下,要做好教育教学需要从教学计划的实施、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和选科分班等多个方面提前谋划,以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变化。以下将从创新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进度、科学选科分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设置

学校应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形成学校特色,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

首先,学校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组合,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其次,课程内容方面要紧密围绕新高考的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还要加强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开设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教学组织变革,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根据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要开足开齐课程,每学年开始,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教学进度应与新高考的时间节点相匹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选考科目。要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均衡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的现象。

三、合理推进选科分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校要根据新高考的要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选科需求。要做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合理搭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科组合。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由教务处牵头,协同年级组、班主任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制定实施方案,定期向学生做选科和生涯规划报告,宣传新高考选科有关政策。

3、通过心理测验、选科情景模拟等科学方式评估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方向合理选择课程。

4、加强家校合作。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宣传新高考政策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建立选科数据库,定期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科建议。

6、强化保障措施、完善制度保障。制定选科分班工作细则,明确工作流程、时间节点等相关要求。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确保教学质量。

四、 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师育人观念

在新高考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高考综合改革从过去的“双基”发展到后来的“三维目标”,再发展到今天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需要教师摒弃旧有观念,将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

2、要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为此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化身为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和支持者,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推动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加强教师培训,为适应新高考选科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新高考政策解读、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维度、全方位的探索过程。需要学校各部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只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精心规划的教学进度安排,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改革要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