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话改革 | 高考综合改革选科分班背景下的分层教学探索

来源: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25-05-07T15:44:07   浏览量: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高考综合改革选科分班背景下的分层教学探索

南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副校长  李  勇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这种授课制中,容易出现对学生“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的做法,忽略了不同学生所存在的智力、能力、思维方式、情感活动、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差异,致使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不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高考综合改革的选科分班为高中的分层教学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南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在原来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分层教学与选科分班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构建了与选科分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了“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实施选科分班教学,教师不仅要从考试、知识、教学、学科去站位,还要从学科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从传授知识走向改变思维、积淀素养、润泽生命。

一、尊重学生,构建适合学生选科分班的特色课程

适合的教育要以适合的课程为载体。学校将过去的“三板块”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在此基础上,深化拓展型课程、实践探究型课程和学生个性化课程遍地开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深化拓展型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学科选修课程、创客教育课程(3D建模、制造、电路装配、编程)、高校专业前置课程等。实践探究型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案例调查、专题讨论、专项游学、课题研究等项目。这些项目学习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的创造性能力,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化课程,即以学生个体为本位的课程,是指依据学生的个体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学科专业取向和职业发展倾向,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自己设计的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包括音乐、体育、舞蹈、美术、武术、模特、播音主持、空乘、书法、小语种等。

学校课程管理开发委员会每年7月会根据国家课程改革最新要求、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修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并调整更新。目前,学校校本课程包括德育系列在内共有五大系列、25类、120门课程,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选学需要。

二、激发教师,构建适合学生选科分班的教学系统

学校在选科分班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12335”的选科分班教学系统。

“1”是指一个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认知水平等所处的A、B、C层次确定教学的起点、目标、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让每一个学生实现最优发展。

“2”是指在学生分层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原则,二是要坚持动态递进原则。学生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层级调整,采用双向流动模式,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个“3”是指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三种教学策略。A层学生往往不会自学,适合“边学边教,以学定教”策略,重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树立学生学习信心。B层学生往往勤奋而学不得法,适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着重解决学生学习效率问题。C层学生往往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比较适合“先考后教,以考定教”策略,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个“3”是指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三种教学方式。A层学生基础弱,需讲练结合,多提问,反复讲,反复练,重基础,补缺漏,勤示范,多鼓励,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当放缓,加强个别辅导。B层学生基础一般,需要少讲多练,一题多解,多反问,多联系,多迁移,勤反馈,适当加快速度,提高难度,加强作业面批面改。C层学生基础扎实,需要多考多练,多综合,多变化,多探究,多质疑,多交流,内容适当扩充,密度适当。

“5”是教师要做到“五个分层”。即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和分层评价。分层备课指教师要在充分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按三个层次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形成三个层次的教案和学案。分层授课指导教师要根据所任教层次的学生水平,把握好授课的起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分层练习指通过必做、选做等形式安排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指导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科学而有效地帮助和指导,需要因人而异,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评价指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给予鼓励性评价,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提高效益,构建适合学生分层走班的管理机制

选科分班后教学的实施,给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加大了难度,需要构建“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管理机制。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扁平化管理机制。学校调整管理机构,实行年级部实体化管理,形成了快速反应机制。二是实行成长导师制度,做到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志趣引导、成长向导、生活帮导。三是实行教学班和行政班双班主任管理制度。班主任经常交流班级情况、学生情况,共享管理经验和学情,沟通合作,协同管理,这一举措强化了学生在教学班的归属感。四是实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专职负责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为学生分层选课提供指导意见。五是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执行能力、学生选课指导能力、分层授课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六是建立家校学情反馈机制。学校使用“校园一卡通”管理,对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实现有效记录,保证年级、班级、家长及时沟通。

“尊重并接受每个学生的发展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发展”是选科分班的宗旨,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我校“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教育理念恰恰与此若合一契。改革路上,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探索、群策群力,必能将选科分班后的分层教学实践这个星星之火拓展为燎原之势。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