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河南新高考落地实施之年。为全面展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经验成果,我们特别推出“百名校长话改革”专题,邀请全省百名示范性高中以及本科高校负责人聚焦高考综合改革,谈认识、话体会、聊经验、谋发展,用篇篇文章呈现改革智慧。快来一起品读佳作,来一场思想碰撞吧!
抓改革提质量促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好高中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刘成章
根据《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我省已于2022年秋季高一年级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自新高考启动以来,郸城一高认真学习领会改革精神,结合校情、师情和生情实际,全力以赴抓好高考综合改革落实落地。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目前我校各项工作正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现将郸城一高应对“三新”变化的具体做法进行梳理总结,以供交流,以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一、学生是改革的核心,坚持学生为本,以高层次育人促成才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可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改革的出发点。我校顺应改革趋势,大力实行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方面,开展生涯教育:发掘个人志趣,选择合适专业。我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不同年级阶段的特点,构建了系统完备、丰富多样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高一侧重于自我认知,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理想信念教育、学法指导、选课走班讲座、社团活动、生涯测评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高二侧重于生涯探索,通过生涯课、高校探究、专业探究、学法指导、学业规划等,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大学和专业目标。高三侧重于专业选择,通过国家、地方和高校专项计划讲座、综合评价讲座、科学备考讲座、高考志愿填报讲座等,帮助学生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
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学生按需选课,学校按需施教。我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实行精准教学,构建了一套符合校情的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志向的学生除了提供涵盖高考全部科目的必修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两操一课”,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开设音乐、艺术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课程,温润学生心灵、滋养学生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设新时代劳动教育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做好大中衔接教育,我校探索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为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学校按照新高考“3+1+2”模式下选科组合要求,考虑到办学实际,目前我校实行“小走班”模式,既兼顾了学生的需求又降低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二、质量是改革的主题,坚持质量为王,以高质量教学促发展
怀进鹏部长强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把促进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上好学”的标志就是教学质量高,高考不论如何改革,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贯彻“领导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一切围着质量转”的工作理念,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校情生情的质量提升机制。
提质量的路径在科学备考,教学方法上主攻一课一研。我们把教研作为提质量的重要抓手,同学科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围绕固定主题聚在一起研新课标、研新高考、研学情、研学法、研教法,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互商互研,达到了以研促教的良好效果。
提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教学流程上主攻高效课堂。我们把课堂作为提质量的主战场,用新高考指导新教学,努力打造互动、触动、心动的“生动”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听、记、思”四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思、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提质量的战场在常规考练,教学检测上主攻试题质量。我们把考练作为提质量的主阵地,建设校本题库,成立考试研究中心,加强新高考命题研究,关注新高考命题变化,掌握命题技巧,提高命题质量,将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理念“渗透在备课上、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试题上”,引导学生实现从解答试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提质量的归宿是学生成才,教学重点上主攻学生培养。我们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学生培养,注重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弱科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力争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高质量教学的受益者。
三、教师是改革的关键,坚持专业为基,以高标准要求促提升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业务能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是新高考成功的关键,也是提升学校品牌竞争力的关键。为此,我校竭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
千方百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敬畏感。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我们以“引领+引导”为抓手,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首修课、必修课、终身课,常提醒、常教育。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师德标兵、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不断健全教育、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师德失范行为发生。
千方百计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增强危机感。不日进者必日退。我们以“敬业+专业”为抓手,紧紧围绕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通过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消化吸收用等举措,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助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我校本着“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开展全员聘任,未被年级聘任的教师分流到处室,这一措施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倒逼教师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激发了教师活力。
千方百计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增强使命感。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我们以“竞争+竞赛”为抓手,定期举办“烛光杯”教学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让青年教师在大赛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本领。学校还采取一名优秀“老”教师带一名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导师制,导师手把手带着徒弟教学教研,向徒弟传授备课方法、上课技巧、为师之道等,帮助徒弟提高教学能力。
千方百计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增强归属感。教师既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我们以“贴心+暖心”为抓手,坚持资源向一线教师倾斜,稳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目前,我校已形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先,工作抢着干、争着干、比着干的良好局面。
改革永远在路上。展望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以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迎难而上、奋勇争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力争早日把高考综合改革蓝图变为学校发展美好“实景图”,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教育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