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强基计划    高校专项    空军招飞    艺术类专业    体育类专业
 
各省市高校分布导航
北京  (已更新)
天津  (已更新)
河北  (已更新)
山西  (已更新)
内蒙古
辽宁  (已更新)
吉林  (已更新)
黑龙江  (已更新)
上海  (已更新)
江苏  (已更新)
浙江  (已更新)
安徽  (已更新)
福建  (已更新)
江西
山东  (已更新)
河南  (已更新)
湖北  (已更新)
湖南  (已更新)
广东  (已更新)
广西
海南  (已更新)
重庆  (已更新)
四川  (已更新)
贵州  (已更新)
云南  (已更新)
西藏
陕西  (已更新)
甘肃  (已更新)
青海
宁夏
新疆  (已更新)
香港
澳门
台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校巡览 >> 黑龙江高校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何以为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于1996年、2001年、2011年、2021年四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于1984年、2011年、2016年、2021年四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首批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持续发挥党建双创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引领优势,不断完善“学校党委主导、学院党委主体、党支部主心骨、党员主人翁”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持续深化“+支部”“榜样库”“工作室”思政工作品牌内涵,高质量建设一批理论宣讲团和先进事迹报告团。2021年刘永坦院士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学校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出了113位两院院士、148位大学书记和校长、122位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47位共和国将军、450余位航天国防总师,培养出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教师、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培养出了30余万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优势,加速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创新拔尖人才个性化培养体系,加强“五育并举”顶层设计和资源供给,创新推出的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等“院士班”广受欢迎,学生学科竞赛成绩连续3年蝉联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第一,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学校大力赓续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传统,坚持“稳引培”并举,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建成了一支享有“八百壮士”美誉的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
        学校秉持“强精优特”学科建设理念,坚持扬工强理重交叉,形成了优势特色学科、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支撑学科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校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共有22个学院,涵盖了工、理、管、文、经、法、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近7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4120人;在校生近6万人,本科3万余人,硕士生16000余人,博士生近1万人。
        面向新征程,哈工大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勇担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建于1985年,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哈尔滨、威海、深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威海市多方共建的哈工大特色校区。哈工大是我国首批入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中国“C9联盟”高校成员,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哈工大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15个工科学科步入A类行列,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经过38年的发展建设,哈工大威海校区现有12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4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3000多人,与哈尔滨校本部共享27个博士点和39个硕士点,其中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车辆工程3个学科硕士点。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8个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是哈工大“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拥有国家首个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先进焊接与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威海分室、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在建)、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0余个。
        学校汇聚了一支结构多元、知识宽厚、教研并重的师资队伍,拥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 名省级教学名师和 14位哈工大教学带头人,多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和泰山产业人才领军计划。同时,学校还聘请了包括外籍院长、海外特聘教授在内的93位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此外,还有10位院士定期来校区工作,并建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
        学校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坚持教授上讲台,青年教师过“师德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的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连年大幅度增长,2022年,在 24个省(自治区)最低录取线超过重点线100分。获得由哈工大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威海校区高度重视本科生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育人特色,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注重因材施教。实行完全学分制、转专业、辅修专业(课程)、双学位等机制,在满足专业培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创新学分制,推行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大二/大三课程设计与创新创业项目、大四毕业设计项目与企业实习项目等;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领军人计划,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创业商学院,聘请企业导师,注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有200多个企业合作伙伴和企业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每年获得各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竞赛奖数百项。
        3.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围绕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理工科优势,2017年开始,威海校区率先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现有教育部正式批复建设的新工科专业9个,包括机器人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服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材料与结构、海洋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技术。威海校区已形成先进的新工科培养体系及“新工科‘Π型’方案”,2020年将产生首届新工科毕业生。
        4.实施“学院+书院”的跨学院跨年级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学生宿舍建设6大书院,打造书院与学院相融合、通识与专业相融合、共性与个性相融合、导师与学生相融合、跨学科与跨年级相融合、领袖与群体相融合、文化与活动相融合、学习与养成相融合的书院文化和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建立更好的生活与学习空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5.构建开放式联合育人环境。威海校区现已与欧、美、澳、亚的近10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出160余个出国项目,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建有2+2、3+1双学士学位、3+1+1、4+1本硕贯通等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及交换生项目、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项目、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以及短期出国项目。2020年,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将首次面向全国部分省份招收“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专业学生。
        威海校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继续读研比例为44%左右,留在国内深造的学生有近50%选择在哈工大继续就读,其他前往985高校和科研院所,出国深造的同学占毕业生的11%,大都在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就读。
        威海校区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每年共组织校园招聘会1700余场,其中国防科技单位近100家,世界500强企业400家左右。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占比37.4%,到中国500强企业的占比44.6%,到国资委央企就业占比28.7%,到国防系统就业占比11.2%,82.6%的毕业生对就业去向表示满意,92.6%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岗位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