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评高考:考生人数破千万 四年之后咋个办

来源:成都商报   发布日期: 2007-05-31T13:09:43   浏览量:
  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教育部28日宣布,今年我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人,计划招生数567万,均创历史新纪录。但是,和高考扩招规模一起不断刷新的,是中国高校的毕业生失业率。高校扩招与高校毕业生高失业率有必然联系吗?西南财大和美国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国内最好的调查公司零点合作,推出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评估系统,试图通过大量调查找出答案。
    
  
  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年年攀升
    
    “今年有1000多万人高考啊?好恐怖哦!”昨天,听到教育部宣布今年全国有1010万人参加高考的消息后,郑女士有些不安。尽管女儿才读高一,上的又是成都最好的高中之一---石室中学,但逐年攀升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率,让郑女士和成千上万的中国家长心情沉重。
    
    “这5年来,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一直在高速递增。”昨天下午,“西南财大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评估系统”项目组负责人、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商务挖掘中心主任王伯庆援引国家有关部委公开发布的资料,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人数44万;2003年是64万;2004年这一数据达到76万;2005年急剧攀升到93万;2006年继续攀升到112万。根据教育部的预测,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不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125万。“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照这个趋势下去,4年后的失业率就不止这点了。”王伯庆不无忧虑。
    
  
  高校扩招不应成为罪魁祸首
    
    一种观点广为流传: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逐年走高的根源,在于大学盲目扩招。
    
    “其实,大学扩招不是大学生失业的根源,仅仅是一个导火索。”王伯庆靠数据说话:
    
    中国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611人,占总人口的3.6%;美国的这一比例为60%,日本、韩国为30%,印度也达16%。我国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以上高层次人才仅占1.38%,总人数不足1000万。
    
    教育部今年下发教高(2007)2号文件,要求本科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提出了系列具体措施。可以说,教育部的改革直指沉疴: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长期脱节。
    
    在这一背景下,北大学子开铺卖肉、本科生回炉读技校已经从新闻变成常态。
    
    近日,网上一则“大学最烂专业”的帖子受到高度关注,两天之内点击率就达2500万次,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该帖列出了国内25个难就业的专业,生物工程和法学两专业名列榜首。“帖子纯属个人体会,没有根据。但这么一个不权威、不严肃的帖子得以广泛流传,侧面说明现在我们的一些专业设置跟社会需求之间的确比较脱节。”王伯庆“借题发挥”。
    
    同样是在这一背景下,一项工程在成都启动:西南财大和美国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国内最好的调查公司零点合作,推出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评估系统(简称CHEFS系统)。为推动这项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人事厅联合下发红头文件予以支持。日前,该项目推出了第一份成果——《中国企事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报告》,试图为高校改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培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大学生按照社会需求培养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观念需更新
    
    经过对3972个企事业单位的电子问卷调查,《中国企事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报告》和《四川省企事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报告》日前已经完成,《四川省大学生工作技能调查报告》将于6月下旬完成。
    
    《报告》认为,在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中国的职业结构和职能变化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很陈旧。比如,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以进入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各种大型机构为第一就业选择,只有1.3%选择去私营企业。
    
    “这仅仅是开始。我们希望不久之后,能够为全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提供这样的帮助---在你填报高考志愿前,我们可以告诉你心仪的职业应该读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以及那个专业的就业率、毕业生薪资水平和职业能力要求。最关键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预测告诉学生和家长,某个专业4年毕业后,就业率和薪资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最早下个月中旬,成都的高中毕业生或许就可以拥有这样一个参照系”。本报实习记者汪玲
    
  
  报告摘要
    
    八成单位愿招应届毕业生,其中半数为民营企业
    
    调查显示,81%的单位表示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12%的企业由于年度人才需求计划还未确定,所以暂时不能确定,只有7%的企业明确表示不会招收应届或毕业一年内的大学毕业生。其中,民营企业占了愿意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企业数量的46%,而国家、集体企事业单位只占22.3%,不到民营企业的一半。
    
   
 就业第一年内,三成人因能力不足离职
    
    调查显示,2006年,在成功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3.2%因不能满足企业对其工作技能的要求而遭辞退(被动离职),如果算上因自觉能力不足而主动离职的,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因职业技能不达标而失去工作机会的比例高达29.4%。
    
   
 学习与交流能力是所有雇主最看重的
    
    调查显示,在五大类工作能力(学习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中,企业对每类技能的看重度都在50%以上,其中,学习与交流能力是所有雇主最看重的。
分享到:

相关阅读